*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责令改正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但是当事人如果是不服复议决定之后起诉的,诉讼时效是十五日,自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开始计算。
民事诉讼时效统一修改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行政诉讼时效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修改为6个月,自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提出;刑事诉讼时效近几年没有修改。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 1、受案范围扩大 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经过20多年的实践,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不仅仅限于人身权和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申请行政诉讼变更的诉讼请求。申请方式是当事人有权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向法院提出变更诉讼请求,法院对其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准予变更诉讼请求。
关于行政诉讼时效的意义,应该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罚权利人不及时行使请求权的行为,更不是保护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而是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 1、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
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之日起,民事诉讼时效改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增加诉讼请求属于变更诉讼请求的一种。该法规定了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此外,当事人
无履行期限的债务,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对还款的时间作出明确约定的债权债务关系。面对此种情况,要明确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可以分四步进行: 1、双方协商,达成补充协议,约定一个还款时间,诉讼时效自约定时间届满之日起算; 2、可以用其它方式确定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不在约定的还款日期按时还款的话,债权人应当在合同上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