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放弃违约金调整请求权是怎样弄的呢?
放弃违约金调整请求权是怎样弄的呢?

放弃违约金调整请求权是怎样弄的呢?

2024-06-21 9
普法内容
审核处理合同时,发现在交易双方所签的合同中,特别是在一方的市场地位存在明显优势或非常强势的时候,会时常出现一方要求另一方“承诺放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违约金调整的权利”条款。对于市场地位处于弱势的一方而言,由于谈判能力的不对等,为了促进交易的达成,在交易机会面前往往只能接受并签署这样的条款约定。 而对设置该条款的一方,经沟通了解,其主要考虑为: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已经约定明确金额的违约金或者损失有一种司法过度干预的倾向,即只要违约方提出调整请求,人民法院就要审查守约方的实际损失是否存在及具体金额,而在损失举证困难时,就可能会出现对守约方很不利的判决结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得事先约定要求对方放弃违约金调整请求权。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预先放弃调整违约金请求权的约定,是否有效
    预先放弃调整违约金请求权的约定,是否有效

    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通常会事先约定违约金,但是往往实际损失与违约金有所出入,双方事先约定即使日后因违约产生的损失少于或者超过违约金的,一方也不得请求调整违约金,那么该预先放弃请求权的约定是否有效呢?

    2024-05-29 30
  • 二审中要求调整违约金是多少
    二审中要求调整违约金是多少

    1.当事人是能在二审中请求调低违约金的。 2.《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减少。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2024-05-08 22
  • 法院要怎样调整违约金
    法院要怎样调整违约金

    法院是不会主动调整的,违约金过高只能当事人自己申请调整。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

    2024-06-23 18
专业问答更多>>
  • 预先放弃违约金请求权有效吗

    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通常会事先约定违约金,但是往往实际损失与违约金有所出入,双方事先约定即使日后因违约产生的损失少于或者超过违约金的,一方也不得请求调整违约金,那么该预先放弃请求权的约定是否有

    2022-12-03 15,340
  • 预先放弃对违约金请求权的约定可以约定吗

    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通常会事先约定违约金,但是往往实际损失与违约金有所出入,双方事先约定即使日后因违约产生的损失少于或者超过违约金的,一方也不得请求调整违约金,那么该预先放弃请求权的约定是否有

    2022-11-21 15,340
  • 违约金过高请求调整的上诉状怎么写?

    关于违约金过高请求调整的上诉状的写法是:上诉人(一审被告)*县**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县*镇。 法定代表人:*** 被上诉人:刘* 被上诉人:叶* 上诉人不服兴安县人民法院(***)兴民初字第*

    2022-07-03 15,340
  • 违约金过高怎样调整?2022

    违约金过高怎样调整我跟另外一家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另外一方就要支付35%的违约金。 由于我因为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没能及时发货给对方,对方以我违约为由要求支付违约金,可是我只是迟了两天

    2022-10-1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住房公积金每年怎么调整 01:06
    住房公积金每年怎么调整

    住房公积金每年的调整方式如下:单位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各5%至7%。单位可以在各5%至7%的范围内,自主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应当一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

    5,642 15,340
  • 2021年公积金基数调整 01:00
    2021年公积金基数调整

    2021年公积金基数调整如下:2021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本市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倍,即26502.75元。单位和职工各自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最高不得超过12%。自由职业者缴存比例不得低于1

    3,079 15,340
  • 抚养权如何放弃 01:24
    抚养权如何放弃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抚养权能放弃吗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探望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父母离婚后,无论子女由哪一方直接抚养,其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这是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和子女抚

    2,932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