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是否写,是个人的自由。一般情况下是不用写的。《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
所谓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指人们拥有私下或公开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它不受非法侵害,不受恶法管制。言论自由包括充分的表达自由、创作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批
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对、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 2、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 4、不得泄露国家、不得披露商业秘密。
一、明确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边界的重要性 协调网络言论自由与人格权冲突的需求 网络言论在反腐、维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很多网民在网上发表具有侮辱性的言论,损害他人名誉,在网上公开他人隐私,侵犯其隐
发表不当言论,按照情节,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
宪法14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共有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国其他法律均不得抵抗违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
宪法宣誓在我国2018年写入宪法。2018年2月24日,第10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宪法第27条增加了一款,这个条款就是宪法宣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