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不对。本质上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所以宪法的制定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从宪法创制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由于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是人民集体意志的体现。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对整个统治阶级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而言的。这种意志具有一般性,即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它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恣意横行,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
宪法的价值以及权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A项,一国的宪法究竟采取哪些渊源形式,由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B项,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禁止差别对待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三)监督权
宪法主体是什么意思?宪法关系的基本主体是公民和国家,是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公民、外国人、法人、国家、民族、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宪法关系主体和宪法主体没有本质区别。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宪法,也是1954年的宪法,为我国宪法提供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
我国现行宪法有五个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