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有哪些
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有哪些

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有哪些

2021-02-25 138
普法内容
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有: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在最后六个月之前(诉讼时效期间)但持续到最后六个月时尚未消失,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中止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之前,但持续到最后六个月时仍然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催款能否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中止?
    催款能否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中止?

    一、催款能否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中止? 催款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向债务人催收的,会造成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重新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

    2024-05-15 39
  • 什么情形下引起诉讼时效中止
    什么情形下引起诉讼时效中止

    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2021-01-20 148
  • 表哥的案件中断了。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有哪些?
    表哥的案件中断了。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

    2024-06-27 26
专业问答更多>>
  • 坐牢会不会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

    不会,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须存在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其他障碍。其他障碍具体包括: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2023-02-13 15,340
  • 诉讼时效中止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

    2023-05-10 15,340
  •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怎样认定诉讼时效中止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

    2021-08-04 15,340
  • 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诉讼中止是哪些意思

    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022-08-0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有哪些 01:28
    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有哪些

    自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包括: 适格的自诉人。被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诉;被害人因此丧失生命、丧失行为能力,或因为受到强制威吓等没办法告诉的,被害人的配偶、孩子等等,可以帮其进行起诉。 要有明确的被告对象,诉讼请求要具体。在起诉的时候,

    1,146 15,340
  • 诉讼时效的中断 00:53
    诉讼时效的中断

    一般来说,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此外,最长的权利保护期间为二十年。但是,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就会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具体地来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对诉讼时效

    5,178 15,340
  • 借条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00:51
    借条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借条是无效的: 1、不能够证明有欠债事实的内容,缺少明确的欠债人、债权人、借钱时间、金额等必备要素; 2、不是真实意思的表示,欠条不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产生的; 3、欠条内容取得的过程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960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