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2020-05-25 88
普法内容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有: 1、必须是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4、共同犯罪行为侵犯的是同一客体。
《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认定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如何认定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是主体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有相互配合的共同犯罪行为;以及共同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020-10-19 142
  • 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包含什么
    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包含什么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2024-06-25 25
  • 共同犯罪应具备哪些条件,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形
    共同犯罪应具备哪些条件,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形

    一、共同犯罪应具备哪些条件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

    2024-07-13 53
专业问答更多>>
  • 共同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从犯,认定共同犯罪中的从犯的方法有哪些

    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认定从犯,要从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体分析判断,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在共

    2022-01-25 15,340
  • 受贿罪都有哪些共犯认定条件

    我国《》第25条规定:“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也必须符合刑法的这一规定,其如下:一是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罪是一种职务犯罪,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其犯罪

    2022-08-24 15,340
  • 有哪些认定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主观要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是必须二人以上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里所说的人,既指自然人,还包括单位。 2、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必须有共

    2023-05-01 15,340
  • 共同犯罪怎么认定共同犯罪具体认定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认定: 1、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 2、各共同犯罪人的故意伤害行为与发生的结果都构成因果关系; 3、各共同犯罪人

    2023-10-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死缓犯限制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01:13
    死缓犯限制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关于死缓犯限制减刑的条件,具体如下: 1、累犯限制减刑,累犯一般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次故意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由于累犯体现了较高的人身危险性,所以限制减刑;

    2,155 15,340
  • 毒品犯罪定罪有哪些 01:07
    毒品犯罪定罪有哪些

    毒品犯罪定罪内容如下: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这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毒品犯罪; 2、非法持有毒品罪;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4、走私制毒物品罪; 5、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6、非法种植毒

    916 15,340
  •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 01:13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

    2,512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