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民法典中的担保期限为多长时间
民法典中的担保期限为多长时间

民法典中的担保期限为多长时间

2021-03-21 155
普法内容
《民法典》中的担保期限应当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但是不得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民法典规定担保时间3个月,多长时间为脱保
    民法典规定担保时间3个月,多长时间为脱保

    担保期限是6个月,只要在但保期限内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则开始计算两年的诉讼时效。如果是一般保证的话,必须起诉或者冲裁。如果是连带保证则不需要。

    2024-06-29 18
  • 民法典规定没有约定的担保时间为多长
    民法典规定没有约定的担保时间为多长

    ①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都是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起六个月。 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③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

    2024-07-12 24
  • 民法典规定无借款期限担保期限多长?
    民法典规定无借款期限担保期限多长?

    相关司法解释为: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所以当对无借款期限的担保期限无约定时,为首次要求还款后,还款方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如还款方履行期届满未

    2024-07-14 28
专业问答更多>>
  • 民法典内容中的民事权利最长保护期限为多久

    民法典民事权利最长保护期限是二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

    2022-11-21 15,340
  • 2022年民法典中民间借贷担保期限多久失效

    1、民法典规定,如果是担保物权担保的,担保的期限是主债权诉讼期限内,如果保证担保的,保证期限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6个月内。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三条有下

    2022-12-04 15,340
  • 民法典担保有时间限制吗

    担保有时间限制。 1、属于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 2、属于连带保证的,债权人有权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超过约定的和上述 1、2种规定

    2022-10-14 15,340
  • 2022年民法典中债权申报期限是多长时间

    债权申报的期限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

    2022-12-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多长时间 01:07
    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多长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有关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以两年为期限,被强制戒毒人员应该在公安机关的戒毒场所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强制戒毒,之后将转至司法部门的强制戒毒场所进行戒毒。在强制戒毒一年后,对于戒毒良好的人员,经过上级批准后,可以提出解

    21,969 15,340
  •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01:12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十三年至无期限服刑。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低于十三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罪犯终身自由的刑罚,是对严

    1,777 15,340
  •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00:57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借条是不存在有效期限的。借条生效后,应当永久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因一定的时间丧失法律效力,借条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579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