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是行为犯而是结果犯。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会构成犯罪。结果犯是指犯罪行为必须造成犯罪构成要件所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结果犯是“行为犯”的对称。
我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指的是同一种商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销售伪劣产品罪不足五万还不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不会判处刑罚。该罪最低的量刑规定是:销售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判处二年以下有期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所以,销售额不足五万的,是不构成刑法的犯罪的。
认定标准如下:划清生产、与非罪行为的界限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
生产、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销售伪劣产品罪主观上对伪劣产品是明知的。如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销售的,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如果
销售者销售掺杂、掺假的产品、以次充好的产品、以假充真的产品以及冒充合格产品的不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即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对于本罪,按照销售金额判处不同的刑罚。如果销售者的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则应当判处二年以下有
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刑法对其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行为人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对其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