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对方自愿转账算是诈骗吗
对方自愿转账算是诈骗吗

对方自愿转账算是诈骗吗

2022-07-06 1,357
普法内容
对方自愿转账不算诈骗。一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算诈骗,人民法院会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欺骗行为的内容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2、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 3、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 4、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果是对方愿意转账不超出500算诈骗吗?
    如果是对方愿意转账不超出500算诈骗吗?

    你说呢,自愿哦。

    2024-06-03 17
  • 自愿给对方买礼物算诈骗吗
    自愿给对方买礼物算诈骗吗

    换句话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生诈骗案件,受害者总是在财产损失后才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诈,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被动交付的形式。仅仅因为对方是自愿的支付金钱,并不足以成为您辩护的有效理由。违约罪的关键在于对方为何愿意向您提供款项,以及这些款项是否是

    2024-05-17 31
  • 和女主播网恋自愿转账7000算诈骗吗
    和女主播网恋自愿转账7000算诈骗吗

    倘若针对“网恋之际自愿提供经济援助是否意味着涉嫌欺诈”这一问题,其结论的得出应依据具体的案情细节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主要思路如下: 第一,若从方实施了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的策略,导致行为人基于误解而做出了处置自身财产的决策,并且涉及到的金额数量

    2024-05-12 24
专业问答更多>>
  • 转账给对方,是自愿的,这算诈骗吗??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诈骗说白了就是掩盖真相,让对方产生错觉,自愿把自己的钱交给对方。 所以你说的自愿转账符合诈骗。 当然,诈骗也需要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

    2022-08-28 15,340
  • 微信转账的话自愿的算诈骗吗

    有没有给对方造成损失损失的金额是多少诈骗罪有多种减轻量刑情节。

    2022-10-25 15,340
  • 自愿转账构成诈骗么

    1、自愿给钱并不是不构成诈骗的理由。 2、诈骗在法律上的定义是“虚构或隐瞒事实,骗取钱财、非法占有”。所以,所有的诈骗罪在受害人给钱时都是主动给付的,只不过是被骗情况下的主动给付,以对方自愿给钱为由,

    2022-11-08 15,340
  • 支付宝自愿转账属于诈骗吗?

    如果对方自愿转账是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的处分行为,被害人转账是由行为人取得的,如果转账金额较大,司法实践中3000元可以认定金额较大,构成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

    2021-11-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被诈骗的钱有银行卡转账记录能追回 00:51
    被诈骗的钱有银行卡转账记录能追回

    被诈骗分子骗钱后,有转账记录的,钱能不能追回,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被诈骗的款项一般会让公安机关负责追缴,追缴后会退还给被骗者。如果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行为后,只是把款项转移到省外账户,那么公安机关可以追回的可能性较高。到那时如果款项已经被转移到

    7,898 15,340
  • 诈骗多少钱算诈骗罪 01:09
    诈骗多少钱算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可知,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算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依法应被判处三

    1,743 15,340
  •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2,074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吴国公律师 吴国公律师

广东集智求强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刑事辩护、劳动纠纷、公司法、交通事故、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30-4804-466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