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假离婚有法律效力吗?
假离婚有法律效力吗?

假离婚有法律效力吗?

2021-02-01 113
普法内容
有效力。一旦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在法律上就已经解除了婚姻关系,双方不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双方若想在恢复婚姻关系的,只能到婚姻登记机关重新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三条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离婚证有法律效力吗离婚证的法律效力如何
    离婚证有法律效力吗离婚证的法律效力如何

    《民法典》规定离婚证是正式解除婚姻关系的凭证,也是双方单身的凭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离婚的法院判决书相当于离婚证,就不会再去领取离婚证。

    2020-06-19 177
  • 离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离婚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离婚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应当具体区分成立和生效,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完全自愿的前提条件下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所签订的离婚协议,从签字之日起成立;但是,离婚是要式法律行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履行离婚登记手续,离婚才能完成,因此,只有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的离

    2021-04-24 372
  • 为了房子假离婚,那么假离婚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为了房子假离婚,那么假离婚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离婚协议书是夫妻之间因为进行离婚而做出的协商约定,离婚证是婚姻登记处根据夫妻进行离婚而发的离婚证,去婚姻登记处离婚需要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是离婚证的前提,离婚证是行政部门发给的证件。单单有离婚协议书,不登记离婚,对外是不承认离婚的。

    2024-05-12 27
专业问答更多>>
  • 签离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效力有哪些

    签离婚协议不算离婚。协议离婚的,除了双方应当签订离婚协议外,还要由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

    2023-12-19 15,340
  • 为了房子假离婚,那么假离婚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离婚协议书是夫妻之间因为进行离婚而做出的协商约定,离婚证是婚姻登记处根据夫妻进行离婚而发的离婚证,去婚姻登记处离婚需要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是离婚证的前提,离婚证是行政部门发给的证件。单单有离婚协议书

    2022-08-20 15,340
  • 离婚协议法律效力吗怎么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一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离婚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例如,离婚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体现,不得为口头形式; 2、协议双方已经依法登记离婚,并取得离婚证; 3、意思表示真实;

    2023-02-04 15,340
  • 法院有法律效力? 离婚法定有离婚证吗

    法院判决后没有离婚证,只有离婚判决书。对于人民法院调解离婚或者判决离婚的案件,人民法院的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本身就是合法有效的离婚凭证,是证明婚姻关系已经解除的有效凭证。

    2023-09-2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外国法院的离婚判决书在中国有法律效力吗 00:56
    外国法院的离婚判决书在中国有法律效力吗

    在外国离婚了后,还要到国内离婚。如果是在国外离婚,外国法院的离婚判决在中国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想在国内也达到离婚的目的,有两个选择: 1、向有管辖权的中级法院申请承认外国离婚判决书; 2、在国内协议离婚或起诉离婚。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申

    792 15,340
  • 微信转账有法律效力吗 01:11
    微信转账有法律效力吗

    在民间借贷中,很多人出借人会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的形式进行转账。 当发生借贷纠纷时,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转账记录能否作为转账凭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不同的情况其对应的证明力度是不相同的。 1、如果在微信或支付宝的聊天记录中,不仅包含了微信或支付

    10,167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767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