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须要怎样认定啊
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须要怎样认定啊

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须要怎样认定啊

2020-05-22 163
普法内容
确定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与被告的方式:原告是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或者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当事人。而被告是指被诉称侵犯原告民事权益或与原告发生民事权益争议,接受人民法院应诉通知的一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必须举证吗?
    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必须举证吗?

    合同纠纷原告要举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原告应当就自己主张的诉讼请求举证证明。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2020-04-11 176
  • 原告起诉被告的合同必须是原件吗
    原告起诉被告的合同必须是原件吗

    原告起诉被告的合同不一定是原件,但最好是能提供原件,如果不能,复印件也可以,但是其证明力不及原件。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2021-08-03 186
  • 民事上诉后原告如何认定案件被告
    民事上诉后原告如何认定案件被告

    在民事上诉期间经过后,原告发现案件的审理存在法律适用错误问题,可以申请再审。

    2020-01-16 258
专业问答更多>>
  • 合同纠纷原告被起诉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

    2022-02-10 15,340
  • 合同纠纷案件中多个被告要如何认定共同事

    合同纠纷多个被告如何管辖? 多个被告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提起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2-10-13 15,340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与被告的区别

    是你自己的问题吗?他的律师是全权代理,他可以增加代理人吗?在法庭上原告可以参加发言吗? 2007-05-10 11:19这个官司可以打吗? 2007-04-3005:56综合昨天大家的帮助,得出两种诉

    2022-01-25 15,340
  • 如何确定有字号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被告与被告?

    如果高某经营的饭店起有字号,你与其发生的劳动争议,你应告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但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高某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营业执

    2022-03-1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怎样查原告起诉被告欠款金额 01:04
    怎样查原告起诉被告欠款金额

    要查询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的,如果是被告本人想要查询的,因原告起诉时会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将起诉状副本交给被告。被告就可以在起诉状上,看到原告起诉自己的欠款金额。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直接关系到诉讼费用数额

    1,895 15,340
  •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要去异地吗 00:58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要去异地吗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一般要去异地。一般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解决。通常都是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起诉。特殊情况符合下面法律规定可以原告所在地起诉。根据相关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3,867 15,340
  •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01:05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虚假广告,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进行起诉。在合同成立的过程中,由于虚假广告内容的不真实,可以归结为民事欺诈。在规范这种现象中,我国的行政法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都对此有所规定。消费者主要根据民事法律法规,追究广告商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701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