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

2024-05-23 27
普法内容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对该结论不服,不能向法院起诉。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法律上如何认定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法律上如何认定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 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

    2024-05-23 36
  • 劳动者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服,该如何处理
    劳动者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服,该如何处理

    如果当事人对劳动能力鉴定中的伤残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如果是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2020-07-10 165
  • 能撤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吗
    能撤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吗

    不能撤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对劳动鉴定结论不服的,只能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对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具有约束力,不得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院在审理工伤损害赔偿案件时也应当遵守这一规定,不得

    2022-04-11 672
专业问答更多>>
  • 不服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法律后果

    对工伤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结论不服只能保留意见,不影响其法律效力。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工伤职工不服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结论,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

    2022-03-06 15,340
  • 怎么样才能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 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

    2023-12-18 15,340
  •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有哪些规定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怎么办 单位或者个人如果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

    2023-09-18 15,340
  •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亲属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GB/T 16180—2006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送达申请鉴定的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或者

    2022-03-2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劳动者怎样才能解除劳动关系 01:02
    劳动者怎样才能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以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只要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预告解除;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

    917 15,340
  •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签合同 01:10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签合同

    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不能签合同: 1、有抵押或担保条款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2、附加不合理条款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3、生死自负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4、口头用工劳动合同不能签。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

    807 15,340
  • 如何应对故意拖延甚至恶意拒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00:55
    如何应对故意拖延甚至恶意拒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应对故意拖延甚至恶意拒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拒绝订立的,用人单位可以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作为用人单位,首先应当注意留存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

    1,247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