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入职体检中要隐瞒怀孕违法吗
入职体检中要隐瞒怀孕违法吗

入职体检中要隐瞒怀孕违法吗

2020-12-19 529
普法内容
入职隐瞒怀孕不违法,怀孕信息不是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的信息,企业不得以劳动者隐瞒怀孕信息为由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孕妇隐瞒怀孕入职
    孕妇隐瞒怀孕入职

    孕妇隐瞒怀孕入职则合同无效。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里强调劳动者需要如实说明的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如果劳动者隐瞒的情况正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条件,如员工谎报学历或工作经历等

    2023-03-06 40
  • 入职隐瞒怀孕是否违法,具体规定有哪些?
    入职隐瞒怀孕是否违法,具体规定有哪些?

    怀孕问题不是法定的必须向单位报告的事项,所以员工入职隐瞒怀孕是不违法的。 而且员工怀孕是其个人隐私,因此不属于劳动者必须如实说明的内容,其有权不予告知,并且怀孕是女性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人权,企业不得以怀孕为由辞退员工。

    2021-09-09 39
  • 入职隐瞒怀孕违法吗,法律上如何认定
    入职隐瞒怀孕违法吗,法律上如何认定

    入职隐瞒怀孕并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以此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该条虽然规定了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基本情况,但是针对的

    2020-09-28 33
专业问答更多>>
  • 怀孕三个月隐瞒入职违法吗

    怀孕三个月隐瞒入职属不属于违法视情况而定:1、入职隐瞒怀孕不违法,怀孕信息不是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的信息;2、企业不得以劳动者隐瞒怀孕信息为由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3、员工隐瞒怀孕入职,公司发现后不能将其

    2024-03-21 15,340
  • 隐瞒怀孕入职影响入职吗

    隐瞒怀孕入职的处理: 1、用人单位和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2、员工无过错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 一般来说,女员工怀孕是她们的个人隐私,是法律赋予女性的基本权利。是否怀孕不是与劳动

    2021-11-24 15,340
  • 入职有隐瞒怀孕是否违法的规定么

    怀孕问题不是法定的必须向单位报告的事项,所以员工入职隐瞒怀孕是不违法的。 而且员工怀孕是其个人隐私,因此不属于劳动者必须如实说明的内容,其有权不予告知,并且怀孕是女性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人权

    2022-11-04 15,340
  • 入职隐瞒怀孕法律有没有保障

    1、入职隐瞒怀孕不违法,怀孕信息不是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的信息,企业不得以劳动者隐瞒怀孕信息为由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以欺诈、胁

    2023-09-2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怀孕了老公不管不顾违法吗 00:50
    怀孕了老公不管不顾违法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夫妻双方的扶养义务和接受扶养的权利是平等的。怀孕了老公不管不顾,属于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此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有扶养能力的一方必须自觉履行这一义务,特别是在对方生病、丧失

    2,270 15,340
  • 怀孕了判刑要坐牢吗 01:15
    怀孕了判刑要坐牢吗

    怀孕了判刑是否要坐牢,需要根据其是否符合缓刑的条件判断。如果怀孕的人被判刑时,符合缓刑的条件,法院应当对其宣告缓刑,也就是说不用坐牢;但是如果怀孕的人被判刑时,不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则怀孕的人一样要坐牢。 存在以下条件之一的,即使是怀孕的人

    2,225 15,340
  • 隐瞒非法所得如何判 00:57
    隐瞒非法所得如何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隐瞒非法所得,即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具体是指:犯罪主体在明知该财物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情况下,将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犯罪。对于该类犯罪,我国法律给予三年

    2,409 15,340
丰培铭律师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继承
咨询律师
185-0044-778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