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合同88平米实际只有87.5算不算不算诈骗
合同88平米实际只有87.5算不算不算诈骗

合同88平米实际只有87.5算不算不算诈骗

2024-07-03 4
普法内容
3%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更不是诈骗r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的,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载明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r合同未作约定的,接以下原则处理:r (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r (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买受人提出退房之日起30日内将买受人已付房价款退还给买受人,同时支付已付房价款利息。买受人不退房的,产权登记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补足;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产权归买受人。产权登记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返还买受人;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双倍返还买受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合同没有实际赔偿算诈骗吗
    合同没有实际赔偿算诈骗吗

    没有按照合同付完全款不算是诈骗。但如果是采取欺骗手段签订合同的,不按约定付款的,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是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9-17 128
  • 不用真实姓名鉴合同算不算合同诈骗
    不用真实姓名鉴合同算不算合同诈骗

    不用真实姓名签合同算合同诈骗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表现形式有如下五种: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

    2024-05-13 27
  • 诱骗签的合同算不算诈骗
    诱骗签的合同算不算诈骗

    诱骗签的合同算诈骗。属于合同诈骗,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经审理发现签订的合同违反规定的,法院撤销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

    2022-05-11 678
专业问答更多>>
  • 有合同算不算诈骗,诈骗罪

    根据你的合同诈骗罪拖欠货款到底算不算诈骗的询问,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拖欠货款只是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类型,不会构成诈骗的。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2023-05-28 15,340
  • 只有收据没有购房合同算不算诈骗

    这样可以确定房子是没有预售许可的,这样的手续不和法,不过不用担心房子的权属归属问题。把收据留好就是了。再买房尽量选大品牌的开发商和销售商。

    2022-08-08 15,340
  • 诈骗不能只算合同的吗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就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让对方自愿交出财物。如果没有合同,但是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

    2023-02-15 15,340
  • 广告内容和实际不符合算不算欺骗

    如果违反了您们之间的约定是可以申请消费者协会介入的。

    2022-10-0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履行合同是否算合同诈骗 01:21
    不履行合同是否算合同诈骗

    大家好,我是法师兄的特邀律师田雯。不履行合同是否属于合同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履行合同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拒绝履行,即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对方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二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已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法律禁止该合同义

    1,607 15,340
  • 合同的实际损失怎么算 01:21
    合同的实际损失怎么算

    合同的实际损失计算如下: 1、合同中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以凭借相关的款项单据、书面证据来佐证,达成双方协商一致; 3、如果双方就实际

    708 15,340
  •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2,044 15,340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赵佳律师 赵佳律师

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知识产权、公司法、刑事辩护
咨询律师
136-8115-4805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