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没有犯罪故意算是从犯吗
没有犯罪故意算是从犯吗

没有犯罪故意算是从犯吗

2020-04-04 120
普法内容
不知情没有犯罪故意不能算从犯。不知情没有犯罪故意,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没有从犯的。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故意伤害罪主犯和从犯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故意伤害罪主犯和从犯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2024-06-08 14
  • 共同犯罪可以没有从犯吗
    共同犯罪可以没有从犯吗

    1、共同犯罪不是一定存在主犯和从犯的。如果参与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全部是首要分子,就只有主犯,没有从犯。2、但是共同犯罪中只可能既有主犯又有从犯,或者全部为主犯,不可能全部是从犯。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形和现象。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

    2020-10-13 17
  •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是犯罪吗?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是犯罪吗?

    不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所以不是所有犯罪都是故意犯罪的。 根据法律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2020-08-30 143
专业问答更多>>
  • 故意伤害从犯的罪犯有没有判刑

    故意伤害从犯的界定: 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 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

    2023-07-27 15,340
  • 预备犯罪是从犯吗?分主从犯算犯吗?

    区分。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对于从犯,法律规定应当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如果有前科的,在量

    2022-11-08 15,340
  • 故意伤害罪递刀子算从犯吗?

    一、伤害致人轻伤,属于可以自诉也可以公诉的案件。 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公安机关会立案侦察,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一般是不能私了的。 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

    2022-08-04 15,340
  •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犯从犯就是偏执从犯吗

    胁从犯是会判刑的,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项罪名的主犯要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犯罪的主体属于一般主体,要能承担刑事责任,在主观方面要存在故意犯罪行

    2023-08-2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吗 01:18
    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吗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害他人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也就是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所以,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

    2,825 15,340
  • 追缴犯罪所得算是没收财产吗 00:36
    追缴犯罪所得算是没收财产吗

    追缴犯罪所得不属于没收财产。没收财产是一种刑罚,没收的对象是犯罪人合法财物。犯罪人取得财物所有权之行为不合法,或者滥用自身物品的所有权,就是没收的原因所在。犯罪人可以以财产权属合法或与犯罪无关作为抗辩刑事没收的理由。刑事追缴是一种程序性强制

    1,199 15,340
  • 老太太故意讹人犯罪吗 01:16
    老太太故意讹人犯罪吗

    老太太故意讹人犯罪,涉嫌诈骗罪。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构成诈骗罪,从法律上来说这是一种犯罪,但是如果当事人年纪太大,法律上也会进行宽大处理。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主观目的,使用了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的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诈骗受害人财物的违

    1,030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