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挤占专项资金处理如何做好?
挤占专项资金处理如何做好?

挤占专项资金处理如何做好?

2020-06-28 148
普法内容
挤占专项资金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挤占专项资金涉嫌挪用公款罪。应当以刑事犯罪进行处罚。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区别
    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区别

    1.账务处理不同:挤占是账务未做处理,资金被用,形成有账无实;挪用则从账面上已做处理,资金明显已发生支付。2.违规初衷不同:挤占属于资金周转困难临时占用,主观上计划归还占用资金;而挪用则因资金困难才占用,主观上一般无力归还或者实际上是以专项

    2020-08-06 1,635
  • 挤占专项资金违反了什么规定
    挤占专项资金违反了什么规定

    挤占、挪用一般用途的专项资金,是违反了专款专用的财经纪律,一般认为,为了解决某某事项的项目资金缺口而挪其他项目资金临时用一用,从百姓的通识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按规定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等处理即可

    2020-05-12 1,652
  •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怎么解决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怎么解决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要依据具体的情节进行处罚,如果构成犯罪的,可按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

    2024-06-15 19
专业问答更多>>
  • 怎样处理挤占专项资金

    按实际情况,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可能涉嫌挪用特定款物刑事犯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一经定罪,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或者

    2022-09-13 15,340
  • 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区别

    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区别包括以下内容:1、账务处理不同:挤占是账务未做处理,资金被用,形成有账无实;挪用则从账面上已做处理,资金明显已发生支付;2、违规初衷不同:挤占属于资金周转困难临时占用,主观上计

    2024-03-25 15,340
  • 挤占挪用专款如何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2023-06-10 15,340
  •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判刑标准是哪些?

    按实际情况,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可能涉嫌挪用特定款物刑事犯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一经定罪,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或者

    2022-08-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股东挪用公司资金如何处理 01:00
    股东挪用公司资金如何处理

    股东挪用公司资金的处理:挪用资金涉嫌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

    2,890 15,340
  • 挪用资金罪如何处罚 01:03
    挪用资金罪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相关的规定,挪用资金罪的处罚标准为: 企业、公司、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职位上的便捷,挪用所在单位的资金供个人使用、或借款给他人,涉嫌金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仍没有还的,或虽没有超过3个月,但涉嫌金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

    1,585 15,340
  •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729 15,340
其他知识产权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