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怎样认定传播性病罪
怎样认定传播性病罪

怎样认定传播性病罪

2020-05-03 204
普法内容
行为有以下要件的,可以确定为构成传播性病罪: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2、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人;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性病患者实施卖淫嫖娼的行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百六十条 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确定传播性病罪如何确定传播性病罪
    如何确定传播性病罪如何确定传播性病罪

    有以下要件可以确定为构成传播性病罪: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性病患者实施卖淫嫖娼的行为; 3、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

    2020-03-04 358
  • 刑法规定什么叫传播性病罪,传播性病罪的犯罪特征
    刑法规定什么叫传播性病罪,传播性病罪的犯罪特征

    刑法规定什么叫传播性病罪 刑法规定的传播性病罪是指罪犯明知道自己患有医学上认定的性病而又去从事违法的卖淫行为,导致他人也因此患病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又卖淫、嫖娼的行为。

    2024-05-03 36
  • 传播性病罪可以取保吗,传播性病如何处罚?
    传播性病罪可以取保吗,传播性病如何处罚?

    一、什么是传播性病罪? 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 二、传播性病罪的构成 (一)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卖淫、嫖娼是国家法律严厉禁止的行为。 行为

    2024-05-21 35
专业问答更多>>
  • 传播性病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认定传播性病罪

    (一)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卖淫、嫖娼是国家法律严厉禁止的行为。行为人为了赚取钱财,满足自己非法的性欲,或者为了报复社会,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仍然进行卖淫

    2021-06-19 15,340
  • 如何认定传播性病罪,传播性病罪取证上有哪些困难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性病患者实施卖淫嫖娼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别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性交易与染上性病之间有一个时间过程,因为性交易发生的时间肯

    2023-10-25 15,340
  • 传播性病是传播性病的罪名吗?

    根据《决定》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的行为。(一)本罪属特殊主体,即已满十六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人。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均可成为本罪的

    2022-08-28 15,340
  • 传播性病罪怎么认定罪行的呢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出于某种动机或为达到某种目的,仍然向他人卖淫或嫖娼。行为人的“明知”可以是确切知道自己患有某种严重性病,也可以是其知道可能患有某种严重性病。如果行为人未被确诊为患有严重

    2022-07-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传播性病罪立案标准 00:58
    传播性病罪立案标准

    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又卖淫、嫖娼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传播性病罪的立案标准是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应予立案

    2,161 15,340
  • 传播谣言怎么定罪 00:53
    传播谣言怎么定罪

    传播谣言涉嫌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规定的行

    5,176 15,340
  • 传播不良信息怎么定罪 01:14
    传播不良信息怎么定罪

    传播不良信息属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处罚标准是: 1、传播不良信息,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

    4,973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