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从社会伦理来讲,一般来说,14岁的少年,还算是没有发育完全的人,在这个年龄段,很多时候会以偏概全、一概而论,这样的年纪即使是“故意”做出某种行为,应该说并不是他们“自行判断”而得出的行为结果,他们往往不懂得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所谓“刑事处罚”,主要是针对那些触犯国法然而且力有未逮、因各种理由未能接受正式司法判决的罪犯们所采取的一种惩戒措施。 免于刑事处罚并非放任行为违法,而是基于自首或其他法定情节,使得罪犯无需承受刑事处罚。 需特别留意的是,免于刑事处罚与免于追
免予政务处分概念:公职人员存在违法行为,应当由监察机关或者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给予政务处分,但因为存在可以免予政务处分的情形,监察机关或者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会处分公职人员。
一、免予刑事处罚什么意思免予刑事处罚又称免除处罚、免除刑事处罚,指只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作出有罪宣告,但对犯罪人不判处任何刑罚。包括两种情况: 1、只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作出有罪宣告,对犯罪人不判处任何刑
1、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决定。 2、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
免除处罚,又称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的人员,当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只给予有罪宣告,同时免除其刑罚处罚。免除处罚与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等一起形成了一整套量刑的处罚体系。 法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是我国刑
免于处罚和不予处罚,一般有以下的区别,具体如下:概念不同: 免予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到有法定的特殊情况存在,对本应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免除对其适用行政处罚。 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或者行为
免予刑事处罚一般是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
赦免是指国家对于犯罪分子宣告免予追诉或者免除执行全部或者部分刑罚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赦免制度分为大赦和特赦两种。 所谓大赦,是指国家对不特定的多数犯罪分子的赦免,这种赦免的效力及于罪与刑两个方面,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