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就构成犯罪。即使被诱骗实施的犯罪行为仍然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诱骗者、教唆者有可能按共犯处理,根据施害者实施的行为定罪量刑。”
非法“校园贷”涉嫌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非法放贷人一般诱骗在校生签订金额不实的借条或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会进行大幅虚增,并伪造资金银行“流水”,这种行为符合诈骗罪要件构成,以诈骗罪追刑;非法放贷人在借款人不能还款时,就会采取各种方式追债。如果
协助敲诈数额较大的,是犯罪,属于敲诈勒索罪的从犯,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并在基础上从轻或减轻处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涉嫌犯罪不代表有证据证明犯罪,只是警方怀疑嫌疑人存在构成犯罪的可能;被依法批捕了的,才说明有一定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存在,被法院判处刑罚的,则说明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已经构成了犯罪。
被逮捕了,意味着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家人和亲友因刑事案件被关押到看守所,或者接到公安部门的通知后,切记不能乱找人送钱送物,因为现在刑事诉讼已经非常严格和规范了,除律师以辩护人身份提供帮助外,其他人都是无
涉嫌犯罪。引诱他人犯罪的行为属于教唆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
算犯罪。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一是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是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对他人的财物进行诈骗的行为。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再次,成立诈骗罪
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刑如下: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如果是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会被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并处一定的罚金; 3、违反国家有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监察机关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发现证券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发现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