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集资诈骗罪和民间借贷二者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使用了诈骗的方法。 在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可以根据以下情形判断: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
如何界定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骗行为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贷款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就以诈骗贷款罪论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
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的量刑: 1.犯贷款诈骗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犯骗取贷款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其他特别严重
从犯罪构成上看,两罪较为接近,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别避免混淆: (一)犯罪对象相同 都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二)主体要件相同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均构成,银
我国民法所界定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而刑法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描述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是:犯罪对象不同。主观目的不同。侵害的客体不同。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是贷款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1、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可构成贷款诈骗罪。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之规定,贷款诈骗罪立案需要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实施该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实施该犯罪要求年满16周岁。二是犯罪客体:该行为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三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