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的要件有哪些

2022-12-02 113
普法内容
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的要件包括: 1、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的主体要件为预备役人员;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兵役管理活动; 4、客观要件即在战时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五十一条 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 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对逃避征召的军事训练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对逃避征召的军事训练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构成本罪;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4、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2021-06-15 24
  • 什么是战时逃避征召罪的构成要件,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什么是战时逃避征召罪的构成要件,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战时逃避征召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为预备役人员; 2、主观要件: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犯罪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4、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

    2024-06-07 18
  • 怎么确定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法律怎么规定的
    怎么确定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法律怎么规定的

    符合以下要件可确定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本罪侵犯了兵役管理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能构成此罪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4-05-04 23
专业问答更多>>
  • 2022年战时逃避征召罪既遂有哪些惩罚

    战时逃避征召罪是指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片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战时拒绝、逃避征

    2022-11-28 15,340
  • 如何认定战时逃避征召罪?

    符合以下要件可确定构成战时逃避征召罪:本罪侵犯了兵役管理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能构成此罪主体;在主

    2022-11-04 15,340
  • 一般战时逃避征召罪要判多久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规定,战时逃避征召罪的量刑规定是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的,情节严重的,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023-11-01 15,340
  • 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如何认定

    构成战时逃避服役罪的,应当追究责任:公民在战时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徒刑或者拘役。战时逃避服役罪是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公民在战时是有义务服役的。

    2021-11-2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01:34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构成要件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指的是在战时兵役部门向公民发出应征服役通知时,公民拒绝或者逃避兵役部门的应征,情节严重的行为。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了兵役管理活动秩序。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依法服兵役是

    1,254 15,340
  •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01:04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点: 1、客体要件,冒名顶替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侵犯对象是他人接受的教育,工作、待遇的权利;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替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

    749 15,340
  •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01:22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

    20,251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刘征鑫律师 刘征鑫律师

重庆合益律师事务所 | 高级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合同纠纷、债权债务、企业法律顾问、婚姻家庭、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89-8367-2457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