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不平等合同如何处理
不平等合同如何处理

不平等合同如何处理

2021-04-10 191
普法内容
不平等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请求变更或撤销的当事人需要就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提交证据证明。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合同已经签订的条件下,有不平等条款该如何处理
    合同已经签订的条件下,有不平等条款该如何处理

    签了不平等协议后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法律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6-20 23
  • 怎么办理不平等租房合同
    怎么办理不平等租房合同

    签订不平等租房合同可以确认无效。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以及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租房合同,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被撤销的自始无效。

    2021-03-16 132
  • 合同显失公平如何处理?
    合同显失公平如何处理?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应当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显失公平的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因该合同取

    2021-10-14 26
专业问答更多>>
  • 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该如何处理?

    签了不平等协议后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法律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

    2023-04-27 15,340
  • 合同有不平等条约如何解决?

    没有那个合同是绝对平等的,如果没有违反法律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有效,必须按照合同履行。

    2023-06-02 15,340
  • 合同上如何约定不平等条款

    签了不平等协议后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法律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

    2023-12-07 15,340
  • 合同属于不平等合同吗

    如果双方不平等,当事人达成协议,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以来生效。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险状态,缺乏判断能力,造成合同成立时明显不公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2021-11-2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01:29
    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1条以及第62条的规定,对于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情况,双方当事人首先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的补充协议。换句话说,就算双方事先约定不明确,也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就合同的履行期限问题达成新的约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

    1,032 15,340
  •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01:11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其中一方,在受损害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时与其签订合同,致使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对合同予以撤销。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具体情况的,可以认定为显失

    2,598 15,340
  •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01:14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在明知行为人处于危困状

    1,778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