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企业不发津贴要怎样办
企业不发津贴要怎样办

企业不发津贴要怎样办

2024-06-07 4
普法内容
新政策实施后,用人单位须自行承担独生子女奖励35天产假、晚婚晚育奖励15天产假的生育津贴,以及男配偶10天看护假期工资,金额总计估计有1万多元,许多参保人担心,单位故意拖欠怎么办对此,张学文表示,企业若不给予支付,可依规由计生部门对用人单位组织实施《人口与计生管理条例》等规定;参保人也可依据法律提交行政诉讼。此外,许多女职工担心在就业中遭遇歧视,甚至担心“因生孩子而丢了工作”。张学文指出,“生育津贴对于招工的影响很小,因为独生子女奖励35天产假、晚婚晚育奖励15天产假的生育津贴和男配偶10天看护假期工资加起来才2个月的工资,企业只需要比现在多支付2个月的工资,因此预计拖欠发放并不会成为主流。”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人社劳动监察部门会将生育保险津贴的准时发放纳入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范围,全市100多位专职巡查人员将定期明察暗访,确保用人单位履行责任。参保人也可通过举报、申请仲裁等方式,举报企业就业歧视、恶意拖欠等行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企业拖欠津贴不给怎么办?
    企业拖欠津贴不给怎么办?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先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劳动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0-08-24 244
  • 什么是企业发放的津贴和补贴
    什么是企业发放的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一)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024-05-15 40
  • 企业是否要对印刷岗位发岗位津贴
    企业是否要对印刷岗位发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2024-06-18 24
专业问答更多>>
  • 高温津贴不发,那我要怎样办啊?

    如果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而不发放的,属于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 相关规定:

    2022-07-28 15,340
  • 生育津贴领取后企业不再发放

    你在按规定领取生育津贴期间,企业不再发放产假工资是合理的。 女职工按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产假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标准以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基数(即用人单位生育保险缴费基数的平均值)

    2022-01-30 15,340
  • 企业不发津贴怎么办,国家规定产假多少天

    国家规定是98天产假,难产延长15天,各地还有产假奖励,以当事人所在地计生政策规定为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

    2022-10-08 15,340
  • 企业职工生育津贴由谁发?

    1、首先,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局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生育津贴的计算方法为:月缴费工资/30天×产假天数; 2、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而是由公司凭女职工的生育

    2023-03-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生育津贴怎么发放给员工 01:00
    生育津贴怎么发放给员工

    生育津贴发放给员工的方式如下: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

    4,757 15,340
  • 津心办怎么办理营业执照 01:01
    津心办怎么办理营业执照

    津心办办理营业执照的流程如下: 1、首先打开手机的津心办,点击搜索图标; 2、然后输入营业执照; 3、点击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 4、在津心办只能办理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 5、办理营业执照,还需要到津心办显示的该地址,进行申请。 根据

    11,085 15,340
  • 企业不安排正常休假怎么办 00:59
    企业不安排正常休假怎么办

    企业不安排正常休假,劳动者可以先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不成,或者一方不愿意协商的,导致发生劳动争议的,那么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年休假通常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繁重

    3,273 15,340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