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有失公平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何去处理
有失公平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何去处理

有失公平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何去处理

2022-08-09 145
普法内容
存在下列情况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1.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的; 2.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表现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 3.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即意思表示有瑕疵。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a、合同的履行对一方当事人有重大不利或明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方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享受极少的权利,或者在经济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损失

    2024-06-18 37
  •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至于是请求变更还是请求撤销合同,当事人有选择权。因合同显失公平损失较大方有权提出变更或者撤销,有过错的一方应该在合理赔偿范围内赔偿对方因此所

    2021-02-08 188
  • 合同订立有失公平方面的内容
    合同订立有失公平方面的内容

    有失公平的合同不一定就是无效合同,可能是可撤销的合同。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凡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的合同,不能产生合同的法律效力,都属于无效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 (1)一方以

    2024-06-23 32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认定订立合同公平有失

    《民通意见》第72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对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可以认定为不公平。对于签订显着失去公平的合同的补救办法,中国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民法通

    2021-10-19 15,340
  • 合同订立有失公平的法律效力如何的?

    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订立有失公平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至于是请求变更还是请求撤销合同,当事人有选择权。合同法规定,下列合同可以变更或者撤消: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

    2022-07-24 15,340
  • 签订的合同如何显失公平?

    1,合同不公平签字了的情况下也能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

    2022-12-09 15,340
  • 何情况下签订合同就不成立

    合同没有签字盖章,也没有实际履行的,合同不成立。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

    2023-01-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失效 00:59
    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失效

    合同失效的情形如下: 1、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自然人订立的合同,没有经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未获得追认的无权代理合同以及没有法人资格却以法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2、违背当事人一方真实意愿的合同,包括欺诈的合同、胁迫的合同等; 3、

    561 15,340
  •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01:16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

    2,120 15,340
  •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01:14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在明知行为人处于危困状

    1,822 15,340
刘征鑫律师 刘征鑫律师

重庆合益律师事务所 | 高级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合同纠纷、债权债务、企业法律顾问、婚姻家庭、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89-8367-2457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