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间接故意存不存在犯罪目的
间接故意存不存在犯罪目的

间接故意存不存在犯罪目的

2024-07-05 9
普法内容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因为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危害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具有明确的指向即确定的目标,必然要有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积极追求行为,而无论是间接故意的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的心理态度,还是过失的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持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都不具备犯罪目的所需求的行为的鲜明的目标性。另外,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密切联系而存在的,行为人因为某种需要而形成犯罪动机,并在犯罪动机的指引和推动下确定犯罪目的,如果说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具有动机却不存在犯罪目的,就违背了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辩证关系。所以,我们说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我弟弟间接犯罪了,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吗?
    我弟弟间接犯罪了,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吗?

    刑法分则中有关故意犯罪的条文,除了某些条款明确规定构成某一犯罪必须具备特定的犯罪目的,需要由直接犯罪故意才能构成以外,一般故意犯罪条款中都包括了直接犯罪和间接犯罪两种形式。因此,司法实践中在制作法律文书时,不应当出现构成直接故意某某罪,或间

    2024-06-04 15
  •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停止形态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停止形态

    间接故意犯罪一般不存在停止形态,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只有当危害结果发生时才存在,因此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2020-01-26 329
  • 为什么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
    为什么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

    未完成形态是犯罪修正形态的一种,因为我国刑法的法条的犯罪都是按照既遂规定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

    2020-03-22 670
专业问答更多>>
  • 间接故意致人死亡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吗?

    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种。间接故意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为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有犯罪目的。 举例:比如说一小偷偷东西被你发现,在你追逐他的过程中,他不慎掉入河

    2022-06-26 15,340
  • 间接故意犯罪可能存在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吗

    可能存在,比如甲和乙吵架,致乙心脏病突发,乙让甲拿药,而甲却离开了,甲在明知不给乙药的情况下会致乙死亡,而乙心脏病的突发和他有关,如果乙没有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至于犯罪中止应该是没有,反正我是

    2022-10-03 15,340
  • 不存在主观故意犯罪

    刑事责任的概念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不存在主观故意不予刑事处罚,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

    2022-07-02 15,340
  •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吗,有没有法律依据

    间接故意犯罪是不存在未遂的状态的,因为犯罪未遂的情况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没有实行的,需要包含的特征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没有危害的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意外的原因导致的等。

    2023-11-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255 15,340
  •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01:10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认定主要有: 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

    1,303 15,340
  •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00:58
    间接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间接故意和过失在本质上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在于: 1、两者在认识因素上有一定的区别,两者虽然都预见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在认识因素上不同。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没有发生错误

    1,291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