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生产有毒食品罪既遂可以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生产有毒食品罪既遂可以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生产有毒食品罪既遂可以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2023-04-20 134
普法内容
构成生产有毒食品罪的既遂的,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相关规定如下: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销售有害食品罪既遂刑事责任要咋样追究
    销售有害食品罪既遂刑事责任要咋样追究

    酒驾司机致人身亡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有从重与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等因素,依据刑法规定的标准进行处

    2020-03-03 149
  •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既遂刑事责任怎么追究?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既遂刑事责任怎么追究?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既遂刑事责任: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2-18 29
  • 销售有毒食品罪既遂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销售有毒食品罪既遂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销售有毒食品罪既遂的刑事责任是: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2020-06-29 105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追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刑事责任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量刑: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生产、销售人员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故意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混入生产、销售的食品或者销售知道

    2021-12-31 15,340
  • 毒品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

    2023-02-27 15,340
  • 销售有毒食品罪的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销售有毒食品罪刑事责任的追究: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8-20 15,340
  • 隐瞒毒品刑事案件既遂刑事责任怎么追究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既遂刑事责任: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2023-07-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犯生产有毒食品罪最高刑是什么 01:03
    犯生产有毒食品罪最高刑是什么

    生产有毒食品,若没有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若发生了致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则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906 15,340
  • 生产有毒食品罪多少年起步 01:04
    生产有毒食品罪多少年起步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三个档次的定罪量刑情节,分别对应三个档次的量刑幅度:1,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对

    1,061 15,340
  •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01:02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以下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1、假借签订合同,恶意的进行磋商;假借指的是合同任意一方当事人根本没有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意思,与对方当事人进行磋商只是借口,旨在损害订约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2、故意隐瞒与签订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

    1,541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邓晓锋律师 邓晓锋律师

福建尚谋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劳动纠纷、合同纠纷、公司法
咨询律师
180-3399-331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