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行政案件追究时效
行政案件追究时效

行政案件追究时效

2020-01-08 1,060
普法内容
行政案件没有规定追诉时效,只规定了诉讼时效,具体规定是:如果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六个月;如果是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其他行政违法行为追究时效为多长
    其他行政违法行为追究时效为多长

    其他行政违法行为追究时效为两年。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分为直接起诉期间和不服行政复议的起诉期间。

    2021-01-08 39
  • 在行政案件中虚假陈述如何追究
    在行政案件中虚假陈述如何追究

    当事人在庭审时作虚假陈述的,如果是民事案件的,是属于妨害司法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11-24 1,277
  • 追究行政处罚的通常时效是几年
    追究行政处罚的通常时效是几年

    追究行政处罚的通常时效是二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延长至五年。

    2021-01-02 33
专业问答更多>>
  • 行政案件立案追诉时效期限如何规定

    追诉时效是刑事案件的一个时效概念,不适用于行政法律,而是采用诉讼时效。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时效因行政纠纷而异。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自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

    2021-11-15 15,340
  •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制度规定是

    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不再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

    2021-10-29 15,340
  • 追究行政处罚的时效有哪些规定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期限是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日。如运输违禁物品,在途中用了10天时间,应当从最后一天将违禁物品转交他人起开始计算。对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

    2022-07-06 15,340
  •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是什么意思

    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 《行政处

    2022-11-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行政拘留完还会追究吗 01:03
    行政拘留完还会追究吗

    行政拘留后不会再次判刑了。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之一,常见的行政处罚主要就是罚款了。行政拘留是一种对于违法了行政法律法规、规范的公民而言,对其做出的一种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短期处罚措施,期限为一到十五天。行政拘留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才有

    2,323 15,340
  • 行政案件怎么处理 01:02
    行政案件怎么处理

    行政案件的处理方式如下: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反行政管理行为,执法人员可当场作出如下处罚:1、警告;2、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口头告知当事人作出

    6,073 15,340
  • 出口退税案件追诉时间 01:04
    出口退税案件追诉时间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我国刑法中规定了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如果此罪的最高法定刑不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则经过五年追诉时效期限届满;如果法定的最高刑罚在五年以上不超过十年的,则经过十年追诉时效期限届满;法定的最高刑罚是十年以上的有期

    1,973 15,340
行政复议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