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未成年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法律效力
未成年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法律效力

未成年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法律效力

2023-05-04 595
普法内容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具体如下: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民事责任年龄如何划分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承担民事责任; 2、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3、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 4、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双方当事人具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
    双方当事人具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

    双方当事人具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实施的法律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则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为有效行为。

    2021-03-09 119
  • 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如果构成犯罪,已满16周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0-11-23 187
  • 关于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吗
    关于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吗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2021-01-01 141
专业问答更多>>
  • 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如何

    未满十八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这年龄段的人实施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要分情况对待:第一,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行为是有效的;第二,在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有效;第三,超出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实施

    2022-01-11 15,340
  • 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1、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

    2022-12-07 15,340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一方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

    2023-08-25 15,340
  • 继承的法律效力是民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法定继承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

    2022-11-2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00:55
    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是法律规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

    4,970 15,340
  •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什么时候实施 01:05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什么时候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1991年通过,2006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现行《中华人民共

    4,795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428 15,340
法律综合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