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剐蹭后不知情走了怎么办?
剐蹭后不知情走了怎么办?

剐蹭后不知情走了怎么办?

2020-10-25 3,703
普法内容
车辆轻微剐蹭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者自行离开不算交通肇事逃逸。 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期限最长是5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扣车辆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0日,责任认定轻微事故期限在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 因为赔偿责任是以承担的事故责任为主要依据的。具体要先让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再去根据相关情况进行损失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不知情剐蹭了别人车能走保险吗
    不知情剐蹭了别人车能走保险吗

    不知情剐蹭了别人车能走保险。 刮蹭走保险流程如下: 1、拍照留证。第一时间当然是拍照留证,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在没有人员伤亡情况下,最好能第一时间拍下事故现场,留作备用。即便没有第三方责任事故,拍照留证也是一个必要的习惯; 2、电话报案。拨

    2022-12-18 40
  • 剐蹭不知情走了是否算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剐蹭不知情走了是否算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剐蹭后不知情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2、 其次,交

    2023-02-16 47
  • 剐蹭后不知情能不能算逃逸
    剐蹭后不知情能不能算逃逸

    剐蹭后不知情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构成肇事逃逸的条件是什么 1、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

    2023-04-11 492
专业问答更多>>
  • 剐蹭不知情走了还能走保险吗

    剐蹭不知情可以走保险。被剐蹭可以选择报案找到肇事方,及时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报保险具体步骤如下:1、需要在出险后48小时内打电话报案;2、给车辆定损,开出价单;3、交警会开出事故责任认定书等资料;4

    2024-04-26 15,340
  • 剐蹭不知情走了是否算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剐蹭后不知情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

    2024-09-03 15,340
  • 别人剐蹭了车漆不走怎么办

    建议与对方私下签订谅解协议,对方立案的要督促对方及时到交警部门撤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

    2021-12-04 15,340
  • 车剐蹭了,对方不知道怎么办

    协商赔偿,争取谅解一般问题就不大。如达不成协议可通过诉讼解决。你刮蹭过别人以后你直接离开了,却没有报警,或者选择私了,是别人经过调监控或者别的方法才找到你,你才解决的,所以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你不知

    2024-09-0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婚后债务一方不知道怎么办 00:45
    婚后债务一方不知道怎么办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可能会欠上债务,但是如果一方不告诉另外一方,另外一方可能完全不知情。如果一方完全不知情,并且这一笔债务的用途也并非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家庭经营生产所需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是属于一方的个人债务。个人债务应该用个人财

    1,027 15,340
  • 离婚后女方户口一直不迁走怎么办 01:11
    离婚后女方户口一直不迁走怎么办

    离婚后女方户口一直不迁走的处理办法如下:1、离婚当事人可持原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当地公安派出所应依据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按照分户、立户的规定予以办理;2、如一方当事人不愿交出原户口簿,经公安派出所

    3,731 15,340
  • 不知情参与诈骗获利了有罪吗 01:06
    不知情参与诈骗获利了有罪吗

    不知情参与诈骗获利了一般没有罪,不会对其判刑,因为其没有犯罪的主观意识,一般不会认定其构成诈骗罪,其是否知情需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据相关的证据而定的,诈骗罪是具有主观故意的意识才成立的。是否知情,不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辩解,还要看其他犯罪

    2,660 15,340
交通事故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