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属于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违反社会道德,也是违法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网络发布不实信息处罚如下: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网络发布不
网络发布不实信息处理如下:1、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1、可以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举报,或者拨打110及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对方的行为涉嫌诈骗罪;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违法,具体如下:1、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人才招聘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2、用人单位发布
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有争议的,可提交解决。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属于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
购买客户信息违法。在未经本人允许的情况下盗取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个人的权益,因此属于犯罪范畴。购买个人信息违法,严重时就会构成犯罪,受到刑法追究。一般来讲,买卖隐私信息将构成违法行为。在网上花钱购买客户的隐私信息,会产生民事责任后果,受害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于2006年5月18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公布,根据2013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4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修订。该《条例》共27条,自201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