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刑标准是怎样
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刑标准是怎样

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刑标准是怎样

2020-09-02 83
普法内容
根据法律规定,欺诈发行股票罪既遂的判刑标准是: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第一款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欺诈罪是怎样判刑标准
    欺诈罪是怎样判刑标准

    刑法没有欺诈罪只要诈骗罪。诈骗罪的量刑有三种情形: 1、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

    2020-07-05 16
  • 怎样解释发行股票欺诈
    怎样解释发行股票欺诈

    什么是发行股票欺诈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构成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如何量刑 刑法第

    2024-06-09 16
  • 什么标准下欺诈发行股票罪才立案?
    什么标准下欺诈发行股票罪才立案?

    欺诈发行股票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500万元以上股票的; 2、实施了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行为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具有

    2021-10-02 145
专业问答更多>>
  • 欺诈发行股票股票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立案标准是: 1、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2、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5、其他

    2023-12-03 15,340
  • 欺诈股票发行罪从犯怎么判刑

    最新《刑法》中已经取消了欺诈发行股票罪,对欺诈发行股票的行为法院将按照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刑,判刑标准要根据欺诈发行股票的数额确定,如果数额巨大,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量刑会超过5年

    2023-09-06 15,340
  • 发行股票欺诈罪的量刑标准有哪些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具体量刑标准是,发行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8-08 15,340
  • 欺诈发行股票罪(刑法关于) 的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10-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股票诈骗员工会判刑吗 00:57
    股票诈骗员工会判刑吗

    对于股票诈骗,员工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要看其在公司职位工作的时间长短和诈骗金额的多少来进行分析,要根据该员工有没有参与公司诈骗的行为来决定,如果公司员工已经知道公司从事诈骗行为,还参与诈骗行为的,那么此时就要根据参与的诈骗数额来进行

    1,229 15,340
  • 合同欺诈赔偿标准 01:18
    合同欺诈赔偿标准

    合同欺诈的赔偿标准,可参照以下标准来衡量: 1、没有导致损害后果的,消费者可让销售方按照其所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费用;增加赔偿的费用不足五百元的,最低为五百元。例如,购买的商品价格是五十元,按三倍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

    1,400 15,340
  • 什么是欺诈罪 01:20
    什么是欺诈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欺诈罪,只有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达到诈骗罪既遂,需满足以下要求:犯罪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得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受骗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犯罪人或第三者因此取得财产,最后受

    1,235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