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自愿戒毒的人会给予处罚吗,法律怎样规定
自愿戒毒的人会给予处罚吗,法律怎样规定

自愿戒毒的人会给予处罚吗,法律怎样规定

2024-05-15 19
普法内容
问题解答: 对于自愿戒毒的人不会给予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果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三十八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n(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n(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n(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n(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n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n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第六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自愿戒毒后会免于处罚吗
    自愿戒毒后会免于处罚吗

    自愿戒毒后会免除行政处罚。法律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2、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4、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

    2022-07-02 2,285
  • 接受戒毒的人员给予什么样的处罚
    接受戒毒的人员给予什么样的处罚

    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根据禁毒法的精神,吸毒者的法律地位可以表述为违法者,同时也是被救助者。

    2020-06-16 207
  • 自首到戒毒所自愿戒毒会不会留案底?
    自首到戒毒所自愿戒毒会不会留案底?

    一般都会保留案底,未成年人的除外。

    2024-06-25 26
专业问答更多>>
  • 法律规定自愿戒毒

    一般来说,国家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戒毒医疗机构应当与自愿戒毒人员或者其监护人签订自

    2022-04-18 15,340
  • 自愿戒毒后的几种处罚

    1、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处罚如下: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

    2022-07-12 15,340
  • 自愿戒毒公安怎样处理

    对于自愿戒毒的,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戒毒医疗机构应当与自愿戒毒人员或者其监护人签订自愿戒毒协议,就戒毒方法、戒毒期限、戒毒的个人信息保密、戒毒人员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终止戒毒治疗的情形等作

    2024-05-03 15,340
  • 对被吸毒人员自愿接受戒毒的怎么处罚

    1、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处罚如下: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2、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

    2022-06-0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吸毒人员主动戒毒会受到处罚吗 01:04
    吸毒人员主动戒毒会受到处罚吗

    吸毒人员主动戒毒,不会受到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但是如果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

    2,907 15,340
  • 安全生产法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谁决定 00:57
    安全生产法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谁决定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行政处罚,一般是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通常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

    4,139 15,340
  •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律规定怎么处罚 01:17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律规定怎么处罚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行为人过失的造成他人重伤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本罪侵害的法益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在主观上具有过失,有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有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在客观上必须造成了使致他人重伤的后果。构

    1,385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