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试用期劳动报酬怎样规定
试用期劳动报酬怎样规定

试用期劳动报酬怎样规定

2020-10-21 121
普法内容
关于试用期劳动报酬的具体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以及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试用期报酬占劳动报酬的多少百分比
    试用期报酬占劳动报酬的多少百分比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抱国务院备案。

    2021-03-05 31
  • 试用期劳动报酬是什么意思?
    试用期劳动报酬是什么意思?

    试用期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依法支付工资。

    2020-07-29 225
  • 试用期间被辞退有劳动报酬吗?
    试用期间被辞退有劳动报酬吗?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024-07-12 22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试用期可以支付劳动报酬吗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

    2022-04-09 15,340
  •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放劳动报酬

    第一,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主张超过一个月不到一年的双倍赔偿;第二,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第三,工作服、工牌等物品有吗?工资之前是通过什么形式发放的?可以先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到区劳动局

    2022-05-04 15,340
  • 试用期内可以自主确定劳动报酬吗?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在最低限度内支付的足以维持职工及其供养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

    2022-03-12 15,340
  • 什么叫做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法规定的劳动报酬指的是

    劳动报酬的范围分为以下几种: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1)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二)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本工资和职

    2021-11-1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试用期和劳动合同期限 01:10
    试用期和劳动合同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如果劳动合同的时间期限为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那么试用期不可以超过1个月; 如果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时间为1年以上不满3年的,那么对应的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 对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是3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9,119 15,340
  • 劳务报酬怎么申报个税 01:03
    劳务报酬怎么申报个税

    劳务报酬申报个税的流程如下: 1、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窗口领取《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份并填写,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的,领取《个人所得税申报表》2份并填写; 2、纳税人持上述办理材料,到办税服务厅申报

    13,657 15,340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01:2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 1、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逃匿、或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金额较大;3、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企业仍拒绝支付劳

    4,865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