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共同过失犯罪怎样处罚
共同过失犯罪怎样处罚

共同过失犯罪怎样处罚

2021-02-20 16
普法内容
共同过失犯罪的犯罪分子的处罚是: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是按照行为人各自构成的罪名来处罚。例如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不包括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车子构成了共同过失犯罪,共同过失犯罪如何写处罚
    车子构成了共同过失犯罪,共同过失犯罪如何写处罚

    (一)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如前所述,共同过失犯罪在客观、主观等几个方面均有别于共同犯罪。这也决定了两者在定罪原则方面的差异性。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他们之间在法律上应具有连带的刑事责任,从而应对共同

    2024-05-23 22
  • 共同过失犯罪相关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共同过失犯罪相关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一、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相关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相关处罚标准,应当分别视不同情况而处以轻重有别的刑罚。在司法实践中,对共同过失犯罪之各行为人具体裁量刑罚时,首先应当明确,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各行为人之过失行为分别定罪,并不意味着各

    2024-05-01 19
  • 视同过失犯罚和过失犯罪
    视同过失犯罚和过失犯罪

    所谓过失,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我国刑法

    2024-06-09 20
专业问答更多>>
  • 过失犯罪共同犯罪咋办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吗

    对于共同过失犯罪问题能否成立共同犯罪问题,主要有否定说、肯定说及限制肯定说,主要有两派之争:新派站在主观主义立场持行为共同说承认过失的共同犯罪;旧派站在客观主义立场持犯罪共同说否认过失的共同犯罪。笔者

    2022-08-16 15,340
  • 怎么处罚过失犯罪

    只有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才构成犯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即使是过失犯罪也一样。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很多,常见的是过失致死罪的过失致重伤罪的过失决定水罪的过失爆炸罪等。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

    2021-10-22 15,340
  • 看同过失犯罚和过失犯罪

    所谓过失,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

    2022-08-10 15,340
  •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2-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过失杀人罪如何量刑处罚 01:13
    过失杀人罪如何量刑处罚

    刑法中没有规定过失杀人罪这个罪名,过失杀人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刑具体如下: 1、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过失致人死亡的,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过失致人死亡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

    528 15,340
  •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律规定怎么处罚 01:17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律规定怎么处罚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行为人过失的造成他人重伤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本罪侵害的法益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在主观上具有过失,有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有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在客观上必须造成了使致他人重伤的后果。构

    1,389 15,340
  •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吗 01:11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吗

    过失杀人构成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在犯罪主体方面,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 4、在主观方面

    912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