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死刑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死刑对于保卫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死刑是我国刑法的法定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且对于判决死刑的,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少数民族有死刑。是否判处死刑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与是否是少数民族没有关系。法律只规定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也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执行的变更包括停止执行死刑和暂停执行死刑两种情况。停止执行死刑,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交付执行,但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立即报告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由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刑法中保留死刑的罪名由原来的68个罪名减少到45个。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武装叛乱、暴乱罪;(4)投敌叛变罪
日本、新加坡、美国、伊朗、伊拉克、印度等少数国家仍保留着绞刑;全球195个独立国家中,有110左右的国家废除了死刑,在大国中,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某些州)、日本和印度还保留有死刑。我国现行刑法对死刑的
1、我国还不具备取消死刑制度的群众基础。2社会转型也决定了我国尚不具备取消死刑制度的社会基础。3、我国在执行死刑问题上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4、适用死刑符合社会契约.5、废除死刑才是不人道的,因为这样
死刑犯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具体原因如下: 1、可以防止他人代其行使某些政治权利。对敌视、蔑视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国家要依法剥夺其从事政治活动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因为如果不剥夺其政治权利,那么有可能利用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继续从事
死刑能改为有期徒刑。如果不是死刑立即执行都是可以改为有期徒刑的,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般可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发明创造一共包括三个种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起算日期均为申请之日。发明创造包括三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