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骗婚是为了某种目的骗取与他人登记结婚。我国目前的法律没有规定骗婚罪。骗婚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有可能在骗婚过程中涉及到诈骗罪。我国现行的刑法不可能包罗万象,且骗婚的行为在实践中也很难取证。因此,骗婚的行为受到民事法律的调整。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
(1)行为人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诈骗行为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行为人有企图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 (4)行为人实施了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诈骗的金额较大,是
认定诈骗罪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一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甚至追求一些非法经济利益,但由于其侵犯对象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
一、诈骗罪的概念: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两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
金融凭证诈骗罪作为一种具体的犯罪行为和独立的罪名,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由没有明文规定到由单行刑法规定再到《刑法》明确规定的发展过程。
诈骗罪(刑法第210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款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认定诈骗罪的特征有: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他人财物所有权,该罪的侵犯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不含行为人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2
私募诈骗,在刑法上主要表述为集资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自然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属于集资诈骗。集资数额在10万元的,符合立案条件,在量刑上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之规定,贷款诈骗罪立案需要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实施该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实施该犯罪要求年满16周岁。二是犯罪客体:该行为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三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