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方面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方面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方面

2022-07-12 384
普法内容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 1、干涉别人的决定,使用,改名; 2、偷别人的名字。盗用别人姓名是指未经别人同意或授权; 3、擅自以别人名义开展某些活动,以提高自己的价值或谋求不正当利益; 4、冒用别人的名字。指使用别人的名字,冒充别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窃主要是指盗窃某人的姓名,而不一定是姓名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有哪一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姓名权有什么内容
    有哪一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姓名权有什么内容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盗用和

    2022-01-30 50
  • 民法典规定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民法典规定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法律规

    2024-06-26 25
  • 子女姓名权的侵犯行为
    子女姓名权的侵犯行为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2020-01-06 131
专业问答更多>>
  • 哪些行为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怎么赔偿

    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

    2023-03-09 15,340
  • 侵犯姓名权可以报警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姓名权?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 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 1、

    2022-08-30 15,340
  • 哪些行为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

    2022-10-28 15,340
  • 侵犯姓名权的情况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的合法人身权,侵犯姓名权的情况主是:(1)干涉:即干涉公民决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如丈夫强迫妻子随夫姓,父母强迫子女随自己的姓,不准养子女姓生父母的姓等。(2)盗用:即不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姓

    2022-01-2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 01:03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以下几种: 1、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但是需要注意,认定此种行为构成侵权,需要满足该行为容易

    1,881 15,340
  • 商业秘密有哪些法定侵权行为 01:09
    商业秘密有哪些法定侵权行为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法定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下面四种: 第一,采取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后,对外进行披露,或者擅自使用、允许

    1,151 15,340
  •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723 15,340
其他知识产权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郝科名律师 郝科名律师

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劳动纠纷
咨询律师
131-4336-5217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