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是一种道德规范,也不是一种宣言和声明,而是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在内容上不同于一般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表现在对其他法律的地位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
宪法,宪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保障人权为目的,对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基本形式,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制度安排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国家内部政治力量
根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因为: 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
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重申了法治原则这一重要原则。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特别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
我国的国家根本大法是宪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宣誓在我国2018年写入宪法。2018年2月24日,第10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宪法第27条增加了一款,这个条款就是宪法宣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宪法,也是1954年的宪法,为我国宪法提供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