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口头利息不承认如何办
口头利息不承认如何办

口头利息不承认如何办

2024-06-12 5
普法内容
利息是需要双方书面约定的,要在合同中有所体现,若没有书面利息条款,一般认定为没有约定如果是民间借贷,约定了口头利息视为无息借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规定,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n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不承认口头利息如何做
    不承认口头利息如何做

    如果是民间借贷,约定了口头利息视为无息借贷;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视为无固定期限借款,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人人有权随时清偿,但要给必要的准备时间。但可以从第一次催款后计算利率,可以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2021-04-26 139
  • 不承认口头利息需要什么手续
    不承认口头利息需要什么手续

    口头利息不承认,当事人可以举证证明确实约定了利息。例如可以提供聊天记录、证人证言、转账记录等证据。但证据必须是依法收集的,并且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21-01-28 88
  • 我想不承认口头利息是不是骗人的
    我想不承认口头利息是不是骗人的

    当事人不承认口头利息可以举证证明确实约定了利息。例如可以提供聊天记录、证人证言、转账记录等证据。但证据必须是依法收集的,并且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21-03-08 97
专业问答更多>>
  • 如果对方借款口头的利息不承认怎么办

    利息需要双方书面约定,体现在合同中,如果没有书面利息条款,一般认定没有约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双方对借款期间的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贷款人要求支

    2021-11-30 15,340
  • 口头拒绝承认贷款利息怎么办

    利息是需要双方书面约定的,要在合同中有所体现,若没有书面利息条款,一般认定为没有约定,双方对于借期内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出借人要求支付利息的,一般不受法律保护。双方对逾期利率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

    2021-07-21 15,340
  • 口头约定利息并履行的如何认定

    法律明确规定,在民间借贷中,借款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则推定借款为无息利息。一旦发生争议,出借人如无证据证明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出借人将最好借款利率写入借款合同。若借条未约定利息,双方口头有约定

    2021-12-16 15,340
  • 如何证明口头利息真实性?

    出借人可以提供以下材料证明: 1、银行对账单、银行账户历史交易明细清单、聊天记录等材料可以证明借款人就借款曾连续有规律地向出借人支付款项; 2、支付的数额要与出借人诉称的日利息、期间计算的利息数额相符

    2023-02-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口头协议不承认法院怎么认定 01:55
    口头协议不承认法院怎么认定

    口头协议不承认法院会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予以采纳。 1、口头协议因为其可变更性强、证明力弱、难以取证,故应当由主张口头协议存在的一方提供其他证据加以佐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的,才会被人民法院采纳。 2、口头协议,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行

    491 15,340
  • 不写利息的借条怎么算利息 00:56
    不写利息的借条怎么算利息

    借条上如果没有写借款利息的,则无论是什么借贷领域,都一律视为当事人双方对借款没有设定利息。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对于借款利息有约定,但约定不明确的,则当事人可以对利息问题进行重新协商。如果能够达成补充协议的,则按照补充协议的约定执行。如果不能

    2,201 15,340
  • 口头承揽人受伤谁承担责任 01:01
    口头承揽人受伤谁承担责任

    口头承揽人受伤,一般会让承揽人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通常情况下,定作人对其自身损害无需承担责任,定作人不需要赔偿其损失。 但是如果承揽人的损失是因为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而造成的,那么定作人需要赔偿相应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1,777 15,340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