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需满足以下条件: 1、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这是交通
1、数罪并罚的(指故意犯罪)。一人犯数罪,一般犯罪人的犯罪主观恶性较大。 2、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没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的。所谓主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者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见其犯罪情节较重,一般也不宜适用缓刑。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有逃逸情节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有逃逸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因此不能判处缓刑。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是什么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
重大交通事故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
刑事处罚参考如下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n就你所描述情况,应该是可以判决缓刑
交通肇事不适用缓刑的情形如下: 1、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 2、有出于追逐取乐、竞技、寻求刺激等动机,在道路上超速行驶50%以上的; 3、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后逃逸的;
交通肇事罪以下情形判实刑: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而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
诽谤罪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
从重处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判处缓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规定,适用缓刑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2、犯罪情节较轻;3、有悔罪表现;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