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约定试用期要注意什么呢
约定试用期要注意什么呢

约定试用期要注意什么呢

2020-12-28 91
普法内容
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2、不能重复约定试用期的适用; 3、试用期不得单独约定;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试用期多长才是合法,约定试用期应注意什么问题
    试用期多长才是合法,约定试用期应注意什么问题

    试用期多长是合法的是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约定试用期应注意的问题有: 1.试用期是一个约定

    2020-12-11 74
  • 入职约定试用期,哪些事项需注意
    入职约定试用期,哪些事项需注意

    入职约定试用期,这些事项需注意: 1、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且不可以延长; 2、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把试用期计算在劳动合同以外; 3、对于试用期的约定,须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

    2020-10-07 93
  • 试用期约定什么范围签订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约定什么范围签订试用期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

    2020-01-05 118
专业问答更多>>
  • 试用期注意要签试用期合同吗

    工作试用期要签试用期合同,转正后应当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只签订试用期合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试用期”即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签订,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

    2023-01-30 15,340
  • 入职约定试用期,哪些事项需注意

    劳动者入职后与单位约定试用期的,有下列注意事项: 1、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且不可以延长; 2、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把试用期计算在劳动合同以外; 3、对于试用期的约定,须由劳动者和用人单

    2022-05-22 15,340
  • 2022年约定试用期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协商一致的,就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但是对于试用期的期限则需要依据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确定。试用期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022-10-15 15,340
  • 劳动合同试用期试用期如何约定呢?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应当这样约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

    2023-11-1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合同审查签约主体资格要注意什么 02:08
    合同审查签约主体资格要注意什么

    审核合同主体资格时应注意: 1、审查合同签约主体资格。 (1)要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是合同的当事人; (2)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审查签约人有无签约权限。如果是他人代签,当事人的代理人是否是有权代理; (4)要审查

    177 15,340
  • 试用期是否需要签合同 01:05
    试用期是否需要签合同

    试用期是需要签合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代表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因此应当签合同。需要注意的是,试用期是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如果合同只约定了试用期的,合同不成立。

    709 15,340
  • 商标交易要注意什么 00:51
    商标交易要注意什么

    商标交易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商标交易前,受让人应当确认商标是否处于有效合法的状态,是否已获得商标权; 2、商标转让时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且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 3、转让人对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

    372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