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虚假广告罪什么情况下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广告罪什么情况下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广告罪什么情况下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020-01-09 126
普法内容
虚假广告罪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 1、行为人犯虚假广告罪的,一般可以追究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单位犯本罪则对其追究罚金责任,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追究本罪个人犯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虚假广告罪如何自定刑事责任
    虚假广告罪如何自定刑事责任

    虚假广告罪既遂刑事责任的承担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2020-03-28 141
  • 虚假抵押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抵押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抵押可能构成合同诈骗,将会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的关于合同诈骗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0-10-21 143
  • 在犯数罪的情况下要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在犯数罪的情况下要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二、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 三、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

    2020-09-13 137
专业问答更多>>
  • 什么情况下刑事责任可以不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

    2022-11-08 15,340
  • 哪些情况下不追究刑事责任, 或者宣告无罪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2022-03-06 15,340
  • 哪些情况下刑事诉讼机关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

    2022-03-04 15,340
  • 什么情况下虚开税款发票罪会追究责任?

    构成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的责任追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3-08-2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01:10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1、虚假诉讼要构成犯罪,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仅仅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该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

    1,494 15,340
  •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680 15,340
  •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01:02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以下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1、假借签订合同,恶意的进行磋商;假借指的是合同任意一方当事人根本没有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意思,与对方当事人进行磋商只是借口,旨在损害订约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2、故意隐瞒与签订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

    1,544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