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假药免于刑事处罚的是如何解释,规定是什么
假药免于刑事处罚的是如何解释,规定是什么

假药免于刑事处罚的是如何解释,规定是什么

2024-06-11 25
普法内容
被判免予刑事处罚仍然属于是犯罪和被追究刑事责任。 免予刑事处罚,只是免除对被告人刑罚而没有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点从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必须确认被告人构成犯罪这一条件中就足可得到证明。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免予刑事处罚虽不具有刑罚的性质和作用,但却是刑罚的必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根据《刑法》等的相关规定,“免予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但因犯罪情节轻微,而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人民法院以被告人构成犯罪为前提,以“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为概括性条件的随法选择。既法律规定应当免除刑罚的,必须判决免除刑罚,如《刑法》二十四条规定对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予刑事处罚;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刑罚的则可视案情具体情况选择决定是否免予刑事处罚。如《刑法》三百五十一条规定,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的情况。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免予刑事处罚是否双开,是如何解释的呢
    免予刑事处罚是否双开,是如何解释的呢

    针对免予刑事处罚是否双开的规定,公务员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一般不会被开除;但肯定会受到政纪处分,比如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2024-06-15 27
  • 免于刑事处罚能过政审的吗,如何解释的呢
    免于刑事处罚能过政审的吗,如何解释的呢

    1、免于刑事处罚的刑法性质: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

    2024-05-19 25
  • 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具体解释
    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具体解释

    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具体解释是缓刑是对被告人既要定罪,又要判处刑罚,只是所判刑罚暂不执行,免予刑事处罚是依法只对被告人定罪,但不判处刑罚;缓刑主要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根据是犯

    2020-03-08 230
专业问答更多>>
  • 免于刑事处罚的后续的解释是什么,怎么回事的

    公务员法有规定的,你去买本来好好学习一下,就没有疑问了。该法第二十四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2022-08-30 15,340
  • 免予刑事处罚是否双开是如何解释的呢?

    针对免予刑事处罚是否双开的规定,公务员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一般不会被开除;但肯定会受到政纪处分,比如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2022-08-03 15,340
  • 免于刑事处罚一定是免于罚金么

    单处罚金,是指行为人已经构成犯罪,依法只对其处以罚金的处罚。 单处罚金也是刑法规定的一种刑罚,既然已经免于刑事处罚,那就不会出现单处罚金。

    2022-07-08 15,340
  • 免于刑事处罚行贿的解释有哪些,怎么解释的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2022-07-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有罪免于刑事处罚是什么意思 01:06
    有罪免于刑事处罚是什么意思

    免予刑事处罚一般是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

    3,864 15,340
  • 醉驾是否能够免于刑事处罚 01:22
    醉驾是否能够免于刑事处罚

    醉驾原则上不能免于刑事处罚,但是存在例外的情况。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对危险驾驶罪规定的内容,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行为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乘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

    2,702 15,340
  •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6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