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工伤认定期限如何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
工伤认定期限如何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

工伤认定期限如何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

2024-05-13 10
普法内容
工伤认定的时间是一年,从受伤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法律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期限如何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上诉期限15日如何计算,法律规定是哪些?
    上诉期限15日如何计算,法律规定是哪些?

    上诉人上诉期15天的计算是从收到法律文书的次日,如果上诉期满当日恰好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上诉期满的日子将顺延到收假后的当天。如果上诉期满之日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期满当日下午法院下班前就是上诉期满之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

    2024-05-06 22
  • 死亡销户期限新规定有哪些,法律上如何认定
    死亡销户期限新规定有哪些,法律上如何认定

    死亡销户期限新规定有在公民死亡以后,相关义务人需要在一个月到当地的公安机关办理死亡公民户口注销登记的相关手续。进行申报的义务人可以为倾诉、抚养人或者是邻居进行申报。 【温馨提示】并不是每种情况都是客观一致的,一个同类型的答案能够解决我们遇到

    2024-05-23 14
  • 车祸与工伤的误工费要如何计算,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车祸与工伤的误工费要如何计算,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职工发生工伤,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或者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相当于误工费。如果是发生车祸,或者其他人身损害,可以要求加害方支付误工费,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支付。

    2024-04-22 50
专业问答更多>>
  • 工伤认定书下来后工伤认定期限如何计算, 工伤认定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从工伤认定送达之日起计算。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2022-02-08 15,340
  • 工伤认定时效规定有哪些工伤认定期限怎么算

    关于申请工伤认定时效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

    2022-11-12 15,340
  • 注册商标宽展期限如何计算,法律有哪些规定

    根据《商标法》中的规定来看,商标的宽展日期一般是从注册商标有效期间的第二日开始起算,一直持续到6个月之后。而这段期间也就是我们说的商标的宽展期,在此期间若之前没有来得及申请商标续展的,还可以再提出相应

    2023-11-19 15,340
  • 工伤认定期限如何计算,工伤留薪期是多久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1、【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

    2022-04-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工伤认定条件有哪些 02:15
    工伤认定条件有哪些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规定,工伤认定情形有: 1、在工作时间或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导致受伤; 2、在筹备与工作相关工作,在工作时间前后或场所内受到伤害的情况; 3、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的意外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4、患上职业病的情况; 5

    93 15,340
  • 上诉期限15日如何计算 00:56
    上诉期限15日如何计算

    上诉期限15日是从收到判决书时开始计算的。当事人应当从收到判决书的次日起,向后顺延计算15天,且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时间同样计算在内。如果收到判决书的时间内包含节假日,节假日不影响上诉期的计算,15日后的工作日到法院提起上诉即可,如果上诉期15

    6,894 15,340
  •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451 15,340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