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持刀没有伤人如何定罪处罚,法律上如何认定
持刀没有伤人如何定罪处罚,法律上如何认定

持刀没有伤人如何定罪处罚,法律上如何认定

2020-11-08 29
普法内容
持刀没有伤人的定罪处罚如下: 1、定罪处罚取决于行为的中止原因是否是自愿中止的。 2、若是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行为的,可成立故意伤害中止,根据具体案情可对其减轻或免除处罚。 3、若是行为人被迫停止犯罪的,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可根据既遂犯的处罚标准从轻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故意持刀伤人,如何认定轻伤
    故意持刀伤人,如何认定轻伤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轻微伤的不构成刑事犯罪,实施治安处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0-01-01 224
  • 犯罪嫌疑人持刀袭警什么罪,法律上如何认定
    犯罪嫌疑人持刀袭警什么罪,法律上如何认定

    犯罪嫌疑人持刀袭警什么罪 持刀袭警涉嫌袭警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七条【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

    2024-05-23 16
  • 如何认定持刀行凶罪?
    如何认定持刀行凶罪?

    关于持刀行凶的行为认定:可能涉嫌犯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3-28 153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定罪,如何认定持刀未伤人,持刀未伤人,持刀未伤人

    持刀未伤人的,如果是有伤人的故意行为可以定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犯处理,如果是有杀人的故意则可以按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处理。 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2022-08-29 15,340
  • 如何认定持刀入室故意伤人罪?

    持刀入室伤人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如果使受害人轻伤,一般情况下,处拘役、管制或者最高三年有期徒刑。 如果情节严重,处最低三年、最高十年有期徒刑。因为当事人有持刀入室的行为,所以会从重处罚。

    2022-11-24 15,340
  • 持刀伤人1500元如何处罚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

    2022-10-21 15,340
  • 如何鉴定持刀伤人伤情

    持刀伤人属于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要求进行伤情鉴定的,办案机关机关应当及时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当事人凭办案机关开具的伤情鉴定委托书到被委托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首次鉴定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如

    2022-11-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01:11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行为人

    914 15,340
  • 实际控制人法律上如何认定 01:14
    实际控制人法律上如何认定

    有关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规定,一般常见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等文件中。简单概括,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被认定为“可以实际支配公司行为”,同时可以被认定为是公司的实

    8,879 15,340
  • 法律上如何认定假离婚 00:58
    法律上如何认定假离婚

    在法律上,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已经离婚成功。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一说。无论是双方处于协议离婚期间或者是诉讼离婚期间,只要双方没有拿到离婚证书或者是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都代表着离婚的程

    2,110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