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抗辩权定义是什么,有什么法律依据
抗辩权定义是什么,有什么法律依据

抗辩权定义是什么,有什么法律依据

2021-04-02 128
普法内容
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著作权中的抗辩策略有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
    著作权中的抗辩策略有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

    处理侵犯著作权的案件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抗辩,首先可以证明原告不是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其次可以说涉案作品与侵权作品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形,但不构成侵权,最后要证明被告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2024-05-14 21
  • 什么是票据抗辩权,票据抗辩权的种类是什么?
    什么是票据抗辩权,票据抗辩权的种类是什么?

    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的权利。所谓“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依据一定的合法理由而对抗票据持有人,拒绝履行票据责任的权利。票据抗辩,分为“对物抗辩”和“对人抗辩”两种抗辩。 (1)“对物抗辩”,又称“绝对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可以对抗所有的票

    2024-06-27 50
  • 抗辩权与抗辩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啊?
    抗辩权与抗辩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啊?

    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台湾民法学者洪逊欣先生认为,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尤其是拒绝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对抗权。梅仲协先生认为,抗辩权就是因请求权人行使权利,义务人有可以拒绝其应为给付的权利。而另一位学者郑玉波先生则认

    2024-05-15 37
专业问答更多>>
  • 法律法规第三人先诉抗辩权的依据是什么

    先诉抗辩权,又称检索抗辩权或先索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人向其请求履行保证责任时,有权要求主债权人先就债务人财产诉请强制执行;在主合同债权债务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主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

    2023-08-31 15,340
  • 什么叫抗辩权?抗辩权的意义有哪些?

    1、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 2、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2023-03-13 15,340
  • 借条上写抗辩有什么依据

    1、借条写成欠条,可以使用其它证据,如借款协议、银行转账记录、电话录音、证人证言等,能够证明欠款事实和欠款金额即可。 2、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

    2022-11-03 15,340
  • 双务合同所负能力抗辩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双务合同履行抗辩权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如果有一方尚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要求的,另一方可以对方的履行要求。

    2022-11-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后履行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01:23
    后履行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在法律上,后履行抗辩权一般指的是在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中所约定的义务时,对方当事人针对这一行为有权利拒绝应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请求履行的一种权利。 此外,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后,有先后履行的顺序,首

    1,701 15,340
  • 什么叫后履行抗辩权 01:39
    什么叫后履行抗辩权

    在法律上,后履行抗辩权一般指的是在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中所约定的义务时,对方当事人针对这一行为有权利拒绝应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请求履行的一种权利。 此外,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后,有先后履行的顺序,首

    1,103 15,340
  •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01:11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有什么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

    5,375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