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刑法是否有一事不再罚原则
刑法是否有一事不再罚原则

刑法是否有一事不再罚原则

2020-03-10 197
普法内容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处罚。 刑法上的一事不再罚是除再审或检察院抗诉外,包括同一犯罪行为不得进行两次包括两次不同罪名的任何刑事处罚,但并不包括已经受过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原则要求是什么意思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原则要求是什么意思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同种类处罚。比如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1-09-19 29
  • 单位再予处罚有违【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吗
    单位再予处罚有违【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吗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一个原则。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不是“行政处罚”,它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实施的。因此公安机关作出拘留处罚后,工厂

    2024-05-23 26
  •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行政处罚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行政处罚

    “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①同一行政机关对行为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及以上的处罚; ②不同机关依据不同理由和法律规范对行为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

    2020-09-28 251
专业问答更多>>
  • 2022年单位再予处罚是否有违【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一个原则。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不是“行政处罚”,它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2023-01-03 15,340
  • 一事不再罚原则,什么叫一事不再罚

    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 (1)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者补正。如果第一个

    2021-07-08 15,340
  • 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是否支持

    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一般是不可以再向法院起诉的。民事领域的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

    2023-02-13 15,340
  • 怎么样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就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通俗的来说就是指一件事情不会有两次惩罚,只能有一次惩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2023-08-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刑法普遍管辖原则是怎样的 01:02
    刑法普遍管辖原则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第九条规定了普遍管辖的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国际犯罪。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无论犯罪人属于哪个国籍或哪个居住国,也无论犯罪人犯下的罪行是否在中国内犯下的,中国都可以根据普遍管辖的原则,对该名犯罪人行使刑事管辖权。这是由于犯罪分子

    1,868 15,340
  • 商标法原则是什么 01:13
    商标法原则是什么

    商标法的原则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申请在先原则。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类或者类似的商品上,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申请在先的商标,其申请人优先享有商标专用权,申请在后的予以驳回; 第二,自愿注册原则。商标使用人是

    2,447 15,340
  •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01:23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1)成文的罪刑法定。①法律主义。这是指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等无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即罪刑法定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等。②禁止习惯法。虽然习惯法体现民意,但因为不成文,缺乏明确性,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

    5,095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