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需要如何计算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需要如何计算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需要如何计算

2024-06-19 4
普法内容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计算,因当事人起诉的对象与程序不同而有所不同,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第一,起诉行政作为时,取一般起诉期限和最长起诉期限的交集(参见《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原告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是一般起诉期限。但是,无论原告是何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这个是最长起诉期限。需要注意,由于一般起诉期限和最长起诉期限的起算点不一样,如果原告对被诉行政行为知道得比较晚,虽然起诉时可能还在一般起诉期限内,但有可能会超出最长起诉期限。 一般起诉期限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原告就知道了这个行为,比如被告向原告作出行政行为后立即向原告送达,或者当面作出行政行为。此时,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和原告知道其作出之日,实际上是重合的。一般起诉期限也就是从这个时间起算。第二种情况,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原告不知道这个行为,后来才知道这个行为,或者后来有证据证明他应该知道这个行为,就要以其知道或应当知道行为作出之日为准,从此时起算6个月的起诉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不动产案件则是20年。 例如,某村在距离该村较远的地方有一块土地,由于距离较远长期没有使用。1985年8月1日,县政府修建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占用了这块土地,但没有告知该村。直到2005年这条公路要拓宽的时候,该村才有人提起当年修路时好像占了村里一块地。2005年6月1日,村长到县政府去询问,县政府经查明告知当年确实占用了该村土地,但因时间距今过长不予补偿。村长不服,县政府说不服你就去告吧。如果按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本案的诉讼期限应该怎么计算呢?首先,应当从村长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2005年6月1日)起算6个月,算至2005年12月1日;再从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即1985年8月1日起算20年(不动产案件),算至2005年8月1日;最后取两个时间段的交集,则实际可以行使诉权的时间,就是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8月1日,只有2个月。 第二,起诉行政不作为时起诉期限的特殊计算方式(参见《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行政不作为案件,即行政机关不履行其法定职责造成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构成此类案件需要三个条件:行政机关负有作为(作出某种行政行为)的法定职责;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 这类案件的起诉期限计算与行政作为案件有所不同,包括三种具体情况:首先,如果法律、法规规定了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起,当事人可以起诉。例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如果行政机关拒不答复信息公开申请的,申请人可以在15或最多30个工作日后对行政机关拒不答复的行为起诉。其次,如果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则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仍不履行职责的,当事人可以起诉。再次,当事人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可以立即起诉。如对于路旁发生的一起聚众斗殴事件,路过此处的巡警视而不见。虽有当事人向其呼救,巡警仍置若罔闻,则在斗殴中受到伤害的当事人可以立即起诉公安机关。需要说明,对于不作为案件的起诉期限,《行政诉讼法》仅规定了起限,没有规定终限。从理论上分析,其终限应当是起限后的6个月,也就是与起诉作为的案件相同。 第三,经复议后再起诉时起诉期限的特殊计算方式(参见《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于行政争议,经行政复议之后仍然不服复议决定的,其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如果其他法律对15日的起诉期限作出不同规定的,从其例外。 第四,起诉期限的扣除和延长(参见《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起诉期限的扣除,是指原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例如被限制人身自由)耽误了起诉期限,这些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起诉期限的延长,是指原告因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六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起诉期限。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行政诉讼15日内如何计算期限
    行政诉讼15日内如何计算期限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也就是说,从收到应

    2020-07-27 233
  • 如何计算行政诉讼中被上诉人的期限
    如何计算行政诉讼中被上诉人的期限

    《行政诉讼法》中计算上诉期限的办法: 1、期限为十五日内。当事人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期限为十日内。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的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20-02-12 124
  • 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
    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时效

    1、一般性规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一般性规定(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审结案件的案件):从应当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3、特殊规定:行政机关未告

    2022-09-03 196
专业问答更多>>
  • 行政诉讼中如何计算上诉时效期限

    《行政诉讼法》中计算上诉期限的办法: 1、期限为十五日内。当事人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期限为十日内。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的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

    2022-12-02 15,340
  • 行政诉讼六个月内如何计算诉讼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

    2022-12-05 15,340
  • 不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如何计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

    2023-06-13 15,340
  • 行政诉讼费用怎么计算,诉讼费如何计算,行政诉讼费用

    起诉离婚的诉讼费用,原则上是由原告代缴,最终败诉方需承担全部费用。离婚诉讼费是人民法院向请求离婚诉讼当事人征收的费用,按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讼费一般由原告预交,败诉方承担。《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

    2022-08-1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上诉期限15日如何计算 00:56
    上诉期限15日如何计算

    上诉期限15日是从收到判决书时开始计算的。当事人应当从收到判决书的次日起,向后顺延计算15天,且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时间同样计算在内。如果收到判决书的时间内包含节假日,节假日不影响上诉期的计算,15日后的工作日到法院提起上诉即可,如果上诉期15

    6,888 15,340
  • 如何提起拆迁行政诉讼 01:19
    如何提起拆迁行政诉讼

    提起拆迁行政诉讼的流程如下: 1、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人应当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起诉。起诉书载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的起诉状交由人民法院以供审查; 2、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

    760 15,340
  • 无履行期限债务的诉讼时效的起算 01:05
    无履行期限债务的诉讼时效的起算

    无履行期限的债务,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对还款的时间作出明确约定的债权债务关系。面对此种情况,要明确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可以分四步进行: 1、双方协商,达成补充协议,约定一个还款时间,诉讼时效自约定时间届满之日起算; 2、可以用其它方式确定

    835 15,340
刘伟长律师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团队负责人

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3-6177-304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