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刑法分则中有关故意犯罪的条文,除了某些条款明确规定构成某一犯罪必须具备特定的犯罪目的,需要由直接犯罪故意才能构成以外,一般故意犯罪条款中都包括了直接犯罪和间接犯罪两种形式。因此,司法实践中在制作法律文书时,不应当出现构成直接故意某某罪,或间
间接故意犯罪一般不存在停止形态,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只有当危害结果发生时才存在,因此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未遂,间接故意犯罪之所以不存在未遂,是由其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的特点及犯罪未遂的主客观特征决定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
间接故意犯罪存在犯罪既遂。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也是故意犯罪,会有不同的犯罪形态。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从刑法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犯罪未遂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 (1)行为人已经
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种。间接故意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为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有犯罪目的。 举例:比如说一小偷偷东西被你发现,在你追逐他的过程中,他不慎掉入河
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认定主要有: 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犯罪未遂的规定,犯罪未遂一般指的是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未得逞的,属于犯罪未遂;针对未遂犯的处罚,可以参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主要特征有: 1、犯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