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2024-06-23 4
普法内容
1、行为人有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2、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的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 3、表现方式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一般表现为: (1)公然进行人身伤害。表现在授意、指使殴打会、统计人员。 (2)滥用职权,侵犯会计、统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表现在调离岗位、扣发工资、降低待遇等。 (3)利用合法手段,达到打击报复之非法目的。表现在借改革、“优化组合”之名排除异己。 (4)利用群众对局部利益及眼前利益的期望心理,煽动群众围攻或孤立会计、统计人员。 4.上述种种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情节恶劣”,一般指: (1)打击报复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受到损害的。 (2)打击报复手段恶劣的。 (3)打击报复致使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杀的。 (4)打击报复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公诉时效多久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公诉时效多久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最少应当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员,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

    2020-05-07 124
  •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的罪名有哪些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的罪名有哪些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员,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构成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5-22 35
  • 打击报复会计和统计犯罪会判多久
    打击报复会计和统计犯罪会判多久

    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一般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犯罪对象是,依法履职、遵守会计法、统计法的会计、统计人员。

    2020-03-28 107
专业问答更多>>
  • 会计和统计人员报复罪具有哪些立案标准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09-26 15,340
  • 我国刑法对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罪的立案情形

    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罪的立案标准是:行为人有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的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

    2023-09-01 15,340
  • 如何认定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罪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领导,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施打击报复,情节恶劣,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

    2021-10-02 15,340
  • 关于打击报复会计和统计人员犯罪的事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五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

    2022-07-1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统计登记证是什么 01:05
    统计登记证是什么

    统计登记证是统计部门颁发的,用于报送统计数据的证书。如果没有统计登记证,理论上是不能报送统计数据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到市或区、县统计局办理统计登记并领取统计登记证,单位组织的成立、变更、终止,均应

    3,313 15,340
  •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01:06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指的是行为人编造事实,作不实的告发,意图诬陷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行为人诬陷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 1、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2、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3、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

    913 15,340
  • 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立案标准 01:03
    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立案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这一罪名,而是规定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关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这一罪名而言,行为人如果主观上具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

    2,428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